在蔚县壶流河流域的沃土上,白乐镇的白麻曾织就过跨越千年的经济与文化长卷。这种被当地人视为“土地馈赠”的作物,成为白乐镇乃至蔚县的标志性物产符号。
白麻曾是白乐镇的经济命脉。民国年间,全镇白麻种植面积一度占据耕地半壁江山,会子里村这样的村落更是“遍地皆麻”,盛夏时碧绿如海,秋日里白麻成捆,冬日里骡帮驮队组成的“麻龙”蜿蜒向京津进发,踏出了闻名的“白麻之路”。
现在,白乐镇的会子里村是蔚县唯一保留种植白麻的地方。白麻作为会子里村的一项传统特色农产品,不仅是该地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会子里村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世代相传的种植、加工技艺,所产白麻以麻杆修长、纤维柔韧、色泽洁白、质地优良而闻名,在周边区域享有盛誉,是体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名片”之一。
传统技艺里藏着白麻的蜕变密码。而白乐镇的“拔麻—铡麻—抽麻分级—杀叶—沤麻—晾晒—剥麻”七步古法,是保证纤维品质的关键。用这种方法产出的白麻,不仅能编麻绳、织麻布,其纤维还是高级用纸、航海缆绳等的优质原料。“现在白麻产量很高,亩产可达250至300斤,亩产值一万元左右,经济收益远超玉米。”正在剥麻的村民笑着说。
依托优质原料,白乐镇形成了“种植—加工—外销”的完整产业链。历史上,会子里白麻主要用于手工编织麻绳、制作农用麻袋、麻纱以及传统的丧葬用品等。其坚固耐用的特性深受用户信赖。随着科技发展,白麻纤维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如今,在高端纺织品、环保包装材料、复合材料和工艺品制造等领域,优质的白麻纤维展现出新的市场潜力。
蔚县白乐镇会子里村的白麻,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它是一段活着的历史,是当地人民适应自然、利用智慧的结晶。尽管当下白麻种植规模不如往昔,且面临销量瓶颈,但在环保理念回归与天然纤维复兴的当下,白麻作为绿色、环保的天然纤维,其在特定市场中依然保持着独特的价值,是村民增收的渠道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