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交通运输部 2023 年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水平,促进先进经验学习交流,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11月14日,河北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召开全省农村公路工作经验交流视频培训会。威县交通运输党组书记、局长王印锐就"路长制"设置和运行情况、创新养护生产模式、信息化建设、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等方面典型经验做了交流发言。
一、组织体系夯基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在县政府的主导支持下,各乡镇村坚决落实农村公路管养主体责任,构建“1+1+16+522”(1名总路长,1名县级路长,辖区内16个乡镇设有乡路长,522个村设村路长)县乡村三级路长责任体系,成立县乡村三级路长办公室,全县农村公路路长设置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建立专职队伍。交通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指导每个乡(镇)建立2-3人的专职队伍,各村配备1-3个护路员,实现农村公路“路路有人管、条条有人养”。三是明确责任分工。县总路长统一领导,各级路长分级负责,定期召开路长专题会议、现场调度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及路域环境治理工作,协调解决资金、用地等突出问题,引导、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筹资筹劳、主动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
二、运行体系促规范。一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将“四好农村路”养管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县政府印发《关于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的通知》,在落实省补贴政策的基础上,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省级示范乡镇5万元的补贴资金。自2019年以来,先后创建固献、方营等“四好农村路”县级示范乡镇6个,孙家寨等示范村25个。二是建立宣传培训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引领作用,全方位宣传“路长制”工作动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将爱路、护路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参与农村公路治理工作,同时制作宣传手册和文件汇编作为交流材料,每年组织开展培训2次、累计培训乡村两级路长3530人次。三是建立巡查调度机制。印发出台《县级路长及路长办公室工作规则》《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会议管理制度》《威县农村公路路长巡查制度》等文件,县级路长每月巡查1次、乡级路长每半月巡查1次、村路长每周3次,一般问题现场处置,复杂问题按管理权限逐级上报、及时解决。
三、智慧体系强应用。一是搭建平台。借力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投资130万元开发威县“路掌治”手机APP,搭建三级路长广泛使用的“智慧交通平台”,将路线、安防设施等数据上传平台,建立规范的路产台账,实现农村公路设施资产数字化。二是闭环管理。将路网基础数据、路长制机构人员信息、网格化数据统一上传至APP,建立农村公路养管“发现问题-分配问题-解决问题-复查复核”的闭环管理流程,巡检人员手持终端上路,实时采集农村公路病害情况、机械设备使用情况和维修情况等,直接上传至信息中心,交办对应部门开展作业,同时自动生成工作日志。三是强化考核。明确各级路长工作职责和责任路线,建立图文上报、协调处理、进度查询、监督落实考核细则,县乡两级路长通过APP了解自身和下级路长的巡查进度和巡查效率,按完成率为各级路长进行综合性打分排名,大幅提高了各级路长工作效率。
四、监管体系提质效。一是联合监管。县政府督查室牵头,联合县交通、财政部门,采取现场调研、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定期督查督导路长落实公路安全隐患整治、路域环境维护、路产路权保护、内业资料建立健全情况,累计发现乡村巡查不到位、治理效果不好等5类、40余个问题并实时进行纠改。二是分级监管。按照路长职责分工,县、乡镇和村民委员会三级联动,各级路长指导、监督下一级路长工作职责履行情况,强化逐级检查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群众监督。在各级农村公路显著位置设立路长公示牌,公开路长姓名、联系方式、职责、监督电话,公开接收路况问题、接受群众监督,并对反映问题处置落实情况跟踪复核,确保问题解决到位。目前累计接收群众反映举报问题18件,全部整改答复到位。四是严格奖惩。将乡镇、村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四好农村路”考核内容,并列入县年度绩效考核,建立激励问责机制,每半年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先进乡镇发放补贴资金。2018年-2022年以奖代补对先进乡镇发放补贴资金400万元。
我县以“四个体系”为抓手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从根本上解决了乡村公路建管失衡、重建轻养等问题,形成农村公路共治、共管、共享的良好局面,有力助推了“四好农村路”建设,2018年以来新改建农村公路400余公里,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公路好路率97%,列养率和交通标志、安全防护、公交站点等设施设置维护率均达到100%。高标准管养的农村公路路网,有力保障了出行安全,农村公路安全事故减少70%以上;有力促进了环境优化,相继建成市级美丽农村路2条,县级示范段200余公里;有力助推了产业振兴,依托路网,我县集中打造金沙水岸、“梨”想画廊、生态牧场等三大旅游片区,发展威梨、葡萄、奶牛养殖等特色产业,形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君乐宝乡村振兴示范区,特色高效绿色产业覆盖全县90%以上的行政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刘培钦、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