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声音,是家校同频的回响,最好的故事,是家校共育的书写。涿鹿县马军庄学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党支部书记、校长王伟伟的组织带领下,创建并提升“家校连心桥”党建特色品牌,全体党员干部、教师、班主任踏上了充满关怀与温暖的家访之路,同时也让家长真正地参与到学生的管理中来,学校和家长共同帮助孩子成长,学区党支部将把此项活动长期开展下去,用爱心、真心、细心,把这座家校连心桥打造地更加坚固。
一、认真筹备 有备而行
“针对孩子的教育,教师单一的教育方式收效甚微,应加大与家长的交流,使教师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该学区党支部书记、校长王伟伟在家访部署会上这样讲道。2024年以来,该学区党支部每个学期都要开展一次“家校连心桥”活动,每次活动前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召开家访安排部署会、家访教师培训会,要求变“请进来”为“走出去”,变“被动家访”为“主动家访”,变“谈话方式家访”为“请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对所有学生实行全覆盖家访,做到重点学生重点访,普通学生关心访,对不同家庭、不同性格等情况的学生进行“因材管理”,建立“一生一档记录表”,以一个学年度为单位对学生实行家校协同管理,同时要求各位老师在家访前做足准备工作,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情况了如指掌,并对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家访成功与否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等情况等进行认真细致地“备课”,以便提高家访的实效。
二、用心沟通 为爱赋能
家访是一次温情地行走,家访是一次有温度地倾听。该学区党支部将家访时间选择在学生每天放学后及周五下午和双休日。家访过程中,老师积极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家庭情况、个性特点等,并与家长共同商讨、切磋教育孩子的方法,推广家长的成功家教经验,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 ,同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老师还向家长普及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有效沟通的小技巧,指导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及时察觉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帮助孩子调节情绪状态,提出家长要以身作则,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孩子,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让家长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最好的引路人。重点做好安全教育引导,要求家长必须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及防溺水、防传染病、防火、防欺凌等方面的教育与监管,提高学生防险、避险意识和能力,确保学生安全,同时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今年4月、10月,该学区党支部分别开展了两次“家校连心桥”大走访活动,并于5月、11月开展了两次回访活动,家访活动实现所有学生全覆盖,学区40余名教师共计走访600余个家庭。
三、双向奔赴 共育未来
优质的教育,不是家庭或者学校的一腔热忱,而是家庭、学校的双向奔赴。该学区党支部侧重不同年级不同家访内容,低年级的老师们向家长们讲解如何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适应小学生活,同时也在安全教育、同伴交往、自理能力、习惯培养等方面给家长提供可操作的指导与建议,与家长在观念上达成共识,行动上凝聚合力。中年级的老师们在家访中更侧重于和家长探讨孩子的时间管理、手机使用、情绪情感、心理品质等话题,让家长愿意吐露心声,并及时解答家长心头的困惑。高年级老师们就孩子即将小学毕业、进入青春期,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做好小初衔接等问题,和家长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并给予春风化雨的指导。家访中,通过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能深深感到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对学校的认可和期盼,每一位被走访学生都表达了一定不负学校期望、专心学习、努力进步的暖心回应。在家长的感谢中、孩子们的喜悦中实现了一场家校的双向奔赴。随着家访结束,一张张温馨的合影定格在这个美好瞬间。
此外,为开拓学生眼界、陶冶情操、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区党支部还注重发挥社会育人功能,2024年以来,先后组织少先队员赴涿鹿县裕升庆酿酒有限公司、黄羊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季花卉种植基地、丁玲纪念馆、光荣院等县级研学实践基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参与学生200余人次,通过活动开展,让学生们亲近社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家访的路还没有走完,家访的故事还有很多。涿鹿县马军庄学区党支部将继续开展好连心桥家访活动,并在家校共育这条美好之路上不懈探索,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及成立家长委员会等方式,同时有效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携手同心,砥砺前行,共同筑牢学生成长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