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沧州市首批非遗特色村镇、“非遗在社区”特色空间名单公布引发关注,献县一村、一社区入选。淮镇南街村依托市级非遗项目献县关东拳成功申报非遗特色村镇,京开社区依托市级非遗项目孙氏通臂劈挂拳传习基地成功申报“非遗在社区”特色空间,展现出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蓬勃生命力与多元价值。
在献县淮镇,关东拳的历史可追溯至清雍正初年。这套刚柔并济的北派拳法,源于军旅,成于民间,于2015年入选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演练时需配激昂鼓声,八式母式变幻无穷,场面恢宏,尽显中华武术魅力。
献县关东拳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远玉华倾资70万元创建淮镇讲武堂及关东拳研究中心,其本人与弟子屡获全国、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桂冠,并代表省、市远赴韩国、荷兰、意大利等国推广沧州武术。2023年,沧州市市级文化名家远玉华工作室正式落地南街村,为非遗传承注入强劲动力。
如今,关东拳已成为淮镇的文化名片与精神象征。尚武崇德的精神有效改善了社会风气,其衍生的培训、服装器械制造及餐饮住宿等产业,显著提升了当地知名度与经济活力,形成了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在京开社区,孙氏通臂劈挂拳的传习活动同样如火如荼。位于碧桂园首府西侧、面积达400余平米的传习基地,每周固定吸引80余名学员参与训练。教练积极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走进乐寿镇中学、本斋路小学和中华路小学,为传统武术的传承孕育了坚实的后备力量。
该拳种积极参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全民健身日惠民演出等各类活动,向公众精彩展示其独特魅力。同时,通过组织社区内的武术学习与练习,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搭建了互动平台,增进了邻里感情,营造了和谐融洽、积极健康的社区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一村一社区,文化与武魂同频,献县关东拳与孙氏通臂劈挂拳这两项市级非遗项目,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时俱进的传承实践,共同书写着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的生动篇章,为地方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武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