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小车轮”,承载“大民生”。近年来,沧县在完善通乡通村公路路网、优化乡村路网布局的同时,加快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打造更加畅通有序、优质便捷、富有活力的城乡公共交通网络。
一、惠民公交搭建畅通路,便利群众出行
11月20日上午,随着崭新的新能源公交车投入使用,沧县第29与第30条城乡公交线路顺利开通。干净整洁的车厢,配备了冷暖空调,设置了投币、扫码等多种支付方式,全方位为沿线乘车群众提供一个温馨、舒适、便捷的乘车环境。当公交车开进沧县高川乡与黄递铺乡的村庄,不少翘首以盼的群众高兴地鼓掌迎接公交进村。这喜庆的祝贺声,标志着沧县19个乡镇全部实现“乡镇通公交”的目标。公共交通担负着最多数人的出行,承载着最普惠的民生,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自高川乡、黄递铺乡公交通行工作列入《沧县2023年10项民生实事项目》(沧县政字〔2023〕1号)文件要求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奋力践行,实现了乡镇公交覆盖率100%,开启了村民 “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 的出行新时代。
二、交通发展助力产业兴,促进农民共富
沧县实施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以来,注重提升城乡交通的均衡性,实行精细化、差异化交通措施,提升其交通设施通达性与服务水平,在开展乡村特色经济过程中加快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一方面加快乡村人力等资源流向城市,解决乡村人口就业和城市经济开展;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城市的溢出效益和辐射带动作用,将城市的优势资源流向乡村,为乡村高质量开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提高公交班线覆盖率,可以方便农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提高沧县崔尔庄枣业、傅家圈桃园等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其次,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从而促进工业的发展和升级。
三、文旅融合催生新消费,共享美丽出行
近年来,沧县农村公路建设日臻完善,城乡交通一体化深入推进,建成农村公路1864多公里,公路总里程达2045公里,形成了干支配套,互联互通,外联内畅的路网体系。特别是2018年起,沧县交通运输局聚焦全域旅游、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三大”任务,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具备通公交条件的农村公路实现了“路通车通”。公路路域沿线植被、花卉通过科学搭配、应季点缀,实现三季观花、四季常绿的动态美和立体美,达到“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车移景异的生态出行美景。通过深化“交通+旅游”行动,突出文农旅融合,擦亮“东览铁狮雄风、西访晓岚故里、南谒御碑佳苑、北略武术侠风、同品兴济美食”文旅品牌,将沧县铁狮子、纪晓岚文化园、运河御碑苑等旅游景点串珠成线,实现“快进”与“慢游”结合,路与路、路与景、路与产融合,以路带产、以产兴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沧县交通运输局依托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加快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交通运输客货邮融合发展,10月份成功开通了首条“交邮融合”线路,为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交邮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了城乡公交车的运力资源,根据公交“定时、定班、定线”的特点,通过公交车代送代交邮件包裹的服务,降低物流成本,有效解决了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交邮惠民”。接下来,沧县交通运输局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和企业,进一步推广“交邮融合”发展经验,促进交通运输业与邮政快递业资源整合,积极推进“客货邮”优势互补、融合发展,通过完善服务网络、创新运营模式、健全服务标准,逐步建立完善“城乡公交+农村物流+邮政快递”体系,实现多站合一、多网融合,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渠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民生实事的办理有期限,但服务民生无限期;城乡公交的运营有里程,但便民利民无止境。交通一头挑着经济发展,一头挑着民生服务,两头都是“重头戏”,下阶段,沧县交通运输局将持续改善城乡交通运输设施、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客运、货运物流一体化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促进城乡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助力乡村振兴,让交通运输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