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河北讯在位于邢台市任泽区永福庄乡的任泽区烈土陵园内,长眠着一百多位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烈,其中有一位名叫马补丁的烈士,1944年牺牲在今邢台沙河市册井乡一带。近日,省会76岁的退休教师陈桂斋,和记者讲述了她家四代人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守护马补丁烈士英灵的经过———
父亲的舅舅是我奶奶的亲弟弟,在老家我们称他为舅公。舅公名叫马补丁,是邢台任泽区(原邢台任县)人,共产党员,1944年,牺牲在邢台沙河西部山区册井一带。那一次的战斗中,舅公被日本鬼子的子弹击中,子弹从胯骨穿到腹部,肠子都露出来了。他一边忍着疼痛捂住伤口,一边追赶、痛斥日本鬼子,艰难地前行了几十米就倒下牺牲了。舅公牺牲时年仅23岁,他的事迹至今还在当地流传。
我家第一代照料烈士身后事的人,是我的奶奶。奶奶家只有她和马补丁姐弟二人,他牺牲时其母亲还在,但除了奶奶之外没有其他亲属。在奶奶的精心照料下,老人虽瘫痪8年却没生过褥疮,直到在我家去世。
第二代安置烈士身后事的人,是我的父亲。1953年,奶奶安排父亲到舅公的牺牲地,运回了烈士的遗骨,在老家安葬。此后,家人每年都会去墓地祭奠舅公。
在家中,父亲时常讲起舅公的事迹,并用烈士的精神勉励子女踏路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他常对孩子们说:“有国才有家。你们要学好知识,长大以后报效祖国。”他在村里当生产队长的那些年,每到假期,经常让孩子们去参加义务劳动。在父亲的教导下,我高中毕业后考入邢台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妹妹和弟弟在老家务农,也一直牢记父亲的教导,本本分分地做人、做事。
奶奶和父亲相继去世后,照料烈士身后事的任务,落到我家的第三代人——妹妹桂棉的肩上。
转眼到了2020年,按照相关政策,老家的墓地面临被征用开发。如何妥善安置舅公的遗骨呢?全家人非常焦急。去年春天,邢台市任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找来挖掘机,买了骨灰盒,还帮助捡拾遗骨,全力协助我侄子把舅公的遗骨送到任泽区烈士陵园安葬。
如今,一直在老家生活的妹妹已年过七十,我家的第四代——侄子立朝已开始接替祭奠烈士的事。
讲述到最后,陈桂斋动情地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建立新中国,无数英烈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这片土地。舅公马补丁是这些英烈中的一员,为此,我们全家人都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后辈人一定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共创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