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河北讯(高海静)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决胜阶段。为确保所帮扶村(东光县大单镇穆庄村)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局党组把做足入户走访这门“功课”作为重要抓手,指导驻村工作队真正做到进家门、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搭建起干群“连心桥”,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一、备好功课,用“心”去走访。
要想让走访取得实效,就要在入户前备好功课,用“心”去走访,避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走过场式”访贫。一是吃透当前政策。为使驻村干部在入户与群众交谈时,能够向群众宣传好政策,解答好困惑,局党组不定期协调农业、科技、扶贫
部门人员到村对驻村工作队进行培训,促使他们熟知党的大政方针,学好扶贫脱贫政策文件,做业务上的“明白人”,政策上的“活字典”,以己昭昭,使人昭昭。二是做好自我定位。入户走访前,局党组要求驻村干部先进行自我定位:下乡扶贫,不是去借机“歇歇脚”,而是去充分发挥机关干部自身人脉广、见识多、单位后盾强的优势,去做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公仆”。驻村以来,驻村干部走遍了村里的大街小巷,对全村农户426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对村里的工作“指导到位而不越位”,“献策而不决策”,赢得了干部群众地真心欢迎,人们都把驻村干部当做“自家人”,愿意跟他们说心里话。三是真心为民解难题。如果把入户走访比作是一篇“大文章”,那么深入群众家中走访是“前半篇”,根据入户掌握的情况真正为群众解难题则是“后半篇”。局党组指导驻村干部根据村情实际,协调农户与秋众源有限公司以每亩地700元达成土地流转协议,共流转2300多亩,把农民在土地中解放出来;为2户贫困户完成了自来水管道改造,完成危房改造4户,投资7万元安装25盏太阳能路灯;投资43.08万元铺设路肩彩砖5385平方米;投资10.11万元铺设道路罩面1246平方米;投资18.72万元大过道硬化2340平方米,为全村解决了一大批难题,办了一大批实事好事。
二、调整心态,用“情”去走。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局党组要求驻村干部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入户走访中,调整心态,带着为广大贫困群众谋福祉的真情去走访。一是把群众当成亲人。驻村干部在走访过程中,坚持把走访贫困户当做“走亲”,主动与群众唠家常,听听群众掏心窝子的话,并帮他们认真分析当前的困境,及时化解贫困群众思想上的“包袱”和“疙瘩”,真正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二是做好走访记录。入户时,一些贫困户的遭遇让人动容,他们向驻村干部吐露心声时信任的眼神让人充满干劲。驻村干部认真做好“一户一册”《民情日记》记录工作,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最需要救助项目、家庭状况等等,有针对性地做好记录。三是群众冷暖记心头。驻村干部坚持把做好入户走访工作当成一门艺术,多去分析、总结、提炼,并把走访记录常记心间,倾情帮扶。去年,驻村干部了解到贫困户孙俊兰在住院治疗后,及时向局党组汇报,局党组书记王金良带领驻村干部到医院进行了看望,了解病情,关照病人好好养病,并安排帮扶责任人为其办理大病医疗补助,使其安心养病。
三、正面引导,带“责”去走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入户走访唠家常,看似都是再平凡不过的小事,但却是为扶贫工作打基础的工作。局党组要求驻村干部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充分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带着“责任心”去走访,去帮扶。一是对贫困村长远发展负责。局党组认识到,要想让贫困村脱贫,驻村帮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帮助完善制度,建强村班子,建好党员队伍,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驻村干部入户走访时,认真听取群众对村“两委”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的看法和建议,找准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真正做到缺啥补啥、啥短补啥,夯实建强基层组织。几年来,帮助村支部新建两室4间,共140平米,文化广场1400平米;新发展党员2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人,协助村两委建立了《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制度》,《村规民约》等长效机制。二是对贫困群众脱贫摘帽负责。通过走访,重点掌握了贫困群众导致贫困的共性和个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村致富能手台账,采取“结对子”方式,将贫困群众与致富能手结成对子,解决好“输血”和“造血”关系,力促脱贫摘帽。三是对自身进步负责。脱贫攻坚“功在当代,立在千秋”,做好这项工作既是责任,也是幸运。局党组要求驻村干部本着对自身发展进步负责的态度,抓住下基层的机会,真正“沉下身子”,甩开“膀子”,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把审计干部的良好形象树立在群众心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