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县人民法院坚持深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工作理念,聚焦审判执行主责主业,立足司法职能,多维发力,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畅通便民立案,点亮司法服务“启明灯”。该院不断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为当事人提供窗口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多种立案方式,提供风险评估、案例检索、法规查询、文书查询等多项诉讼功能,涉企纠纷诉讼立案实现“地域无障碍”“最多跑一次”;广泛推行电子送达,拓宽便捷服务渠道,在案件立案、审理阶段积极引导诉讼参与人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电子送达同意书,切实提升送达便捷度,优化当事人诉讼体验。
二、制定“双三十条”,筑牢营商“政策堤”。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破解营商环境建设难题,该院精准施策,深入调研企业司法需求,重点围绕惩治涉企犯罪、执行涉企案件、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兑现民商事主体胜诉权益、优化诉讼服务职能、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制定了“双三十条”政策,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方位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政策支持。
三、成立金融共享法庭,打造金融纠纷“终点站”。为精准破解金融领域纠纷难题,该院成立金融共享法庭。该法庭涵盖法律咨询、指导调解、网上立案、在线诉讼、普法宣传、协助执行六大功能,配备专业法官与特邀调解员,对辖区内金融纠纷进行提前介入、多元化解。同时隆化县人民法院还通过分析研判、定期会商等方式,共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金融评价体系,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秩序,以专业司法力量为营商环境优化注入强劲动力。
四、践行善意执行,撑起企业“守护伞”。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完善涉企案件诉前鉴定、执前督促、执前保全机制,为涉企当事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权,提高审执效率。灵活运用变更保全措施,对涉案企业申请的保全及时审查,实现以保全助和解,以调解促营商的目的。对经营困难的被执行企业设置“宽限期”,采取“活封活扣”“留水养鱼”等措施,使查封财产能够物尽其用,确保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下一步,隆化县人民法院将持续深耕细作,立足司法职能作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提升司法服务质量,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贡献司法力量,为县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高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