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及市局法治建设“微改革”工作要求,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抓手,围绕全面提升基层法治服务能力水平,聚焦深化平安徐水、法治徐水建设,多措并举,强化服务,通过打造“三级平台”实施“三色预警”,搭平台、建体系、强管理、重创新,优化整合、高效利用,搭建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全区覆盖、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基层法治服务网络,推动法治徐水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法律服务暖心,打造“三级实体平台”,高质量提供法律服务
一是搭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成覆盖区、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6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25个,构建一体运行体系,提高平台实战化运转水平。形成了上下贯通、各有侧重、功能互补、整体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可以通过现场服务、转办服务、交办服务、信息服务等方式得到及时满足,让群众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
二是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根据省、市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实施意见,制发徐水区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制度的实施意见,区委区政府聘请了由7名律师组成的法律顾问团,15个乡镇(办)50个区直部门配备至少一名法律顾问或公职律师,精选38名法律工作者担任325个村(居)法律顾问,实现了区、乡、村三级法律顾问全覆盖。全年各村(居)法律顾问法治宣传3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20人次,法治讲座51次,协助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起草、修改法律文书10件。法律顾问制度的实施为政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依法行政和村务依法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是扎实开展法律援助。强化资金人员统筹,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将区政府法律顾问费29万元、村(居)法律顾问费16.49万元列入区财政预算,乡镇(办)和区直部门法律顾问费列入部门预算,按实绩足额发放,为法律顾问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扎实有效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降低法律援助门槛,简化法律援助手续,优化服务流程,拓宽申请渠道,做到应援尽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59件,其中申请类185 件、通知类153件;认罪认罚521件。
二、聚焦联合调解舒心,实行“三色预警机制”,高质量开展矛盾纠纷调处
一是实行“三色”预警。制定矛盾纠纷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实行“绿、黄、红”三色预警机制,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按照性质、规模大小、调解难易程度、社会影响等因素,划定绿色、黄色、红色三个风险等级,实施分级管控。按照“四级八档”给予50至1000元的补助。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落实《河北省多元化解纠纷条例》,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开展多元化解,区司法局联合妇联、民政、市场监督、农业农村、工会、住建、人社(仲裁)、公安交管等职能部门联合设立妇女儿童权益维护、道路交通纠纷、职工权益维护、物权纠纷等6个专项纠纷化解平台,增强了定纷止争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组织、指导区大型物流运输协会、企业家协会、国网徐水供电公司、律师事务所等社会组织建立人民调解组织,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专群结合的局面。强化诉调、警调对接,全区16个调解中心全部入驻冀时调平台,与法院联合出台文件,规范调解员行为。设立道交专业调解组织,将47名专职调解员的姓名、照片及联系方式全部公示在交警事故办公场所,方便当事人点单式选择。与容城、安新县职能部门建立跨区域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发展。
三是建强调解队伍。重点从退休政法干警、离职两委干部、律师中选择聘任47名专职调解员,5名调解员建立区人民调解中心,其余按每个乡2名、每个镇3-4名配置到辖区各乡镇。结合“人民调解提质增效创品牌”专项活动,通过集中授课、交流研讨、案例评析、现场观摩、实训演练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业务培训活动。全部专职调解员测算费用140万元由区财政纳入预算。全区共有调委会352个,其中乡镇(办)调委会数15个,村(社区)调委会325个,其它行专业性调解组织9个,共有调解员1405人。全年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共1426件,合计发放补助近50万元,16人获评保定市金牌调解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