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河北讯(金莹莹)近日,东光县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委托合同纠纷,承办法官找准问题所在,力争化解双方的矛盾纠纷,最终双方都各让一步,问题得以解决。
事情要追溯到2018年,原、被告是大学同学,两人大学期间关系很好。后来被告因资金周转困难急需用钱,便找到原告借钱,原告因刚毕业没有经济能力,但碍于同学情面,便以自己名义通过多个网络借贷平台贷款,然后将资金借于被告。几年期间,原告共贷款本金及利息20余万元,后被告偿还了一部分,还有借款本息14余万元未偿还,原告诉诸法院,要求被告还本付息。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通过仔细阅卷分析,发现本案虽案由为民间借贷,但实际是原告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贷款,然后将借款再给被告,实际属于委托合同纠纷。原告起诉时提供的证据只有一张借条及少数聊天及转款记录,和原告的诉求不符,后原告将整理的证据提交法院。通过查看证据发现,原告通过数家借贷平台贷款达百余笔,仅借款经过及转款记录的证据就多达数百页,这给查清案件事实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通过几次详细的阅卷及沟通,为了减少双方矛盾发生,法官决定给双方作工作,希望两人能协商解决矛盾。因被告在山东,且正值当地疫情发生期间,法官只能通过电话调解。调解过程中,法官不知道打了多少次的电话,积极做两人的思想工作,鉴于两人系大学同学且关系不错,详细分析了判决执行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希望两个人互让互谅,减少对抗情绪。无奈两人针锋相对,因相差1万元,谁也不肯让步,承办法官几乎都要放弃了。最后,法官还是决定再次尝试调解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双方不断缩小分歧,最终各让一步,达成了一致的调解意见,并出具了调解书。
虽然,一纸判决书也能做到案结事了,但是调解工作更能彰县法院工作的温情。民事审判庭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积极组织当事人协商解决纠纷,通过调解让当事人定纷止争,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增强司法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