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河北讯(刘志宏)“谢谢你们的耐心开解,我的心结解开了,我要撤回监督申请……”电话一头传来当事人张某的声音。时间回到一个月前,张某来到崇礼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申请对崇礼区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调解书以及不立案的违法情形进行监督。
寸步不让 土地转包引纠纷
申请监督人张某因年老多病无力耕种其承包的土地,于2014年将土地转租给刘某,约定租期至第二轮承包期结束。2016年转租土地被开发商征用,张某与刘某双方无法就土地补偿分配问题达成一致意见。2017年经崇礼区人民法院就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合同纠纷一案依法进行调解并作出调解书,后张某与刘某又签订了补充协议。2019年,张某认为法院作出的调解书是自己迫于刘某的百般威胁所作的妥协,近年来因为该案一直在向各部门间奔走申诉、上访。2021年元旦后,张某重新就该案提起诉讼,法院没有受理。
耐心疏导 孤身老人化心结
经审查,发现本案不符合受理条件,但简单的不予受理,极易加深当事人的怨气。新年伊始,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检察干警了解到张某已多次向多部门申诉信访,考虑到疫情防控和张某无儿女且存在听力障碍的实际情况,检察干警通过手写来克服沟通障碍向张某了解诉求、事情原由以及双方纠纷,并告知以后可以委托亲人电话联络。在了解纠纷的历史渊源后,检察官认为调解书是在合情、合法、合理的基础上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上作出的,张某也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受到胁迫,对现有的土地分配补偿方案也基本满意,造成他多年来申诉的原因是张某内心的怨气和想法无处表达和倾诉。随即,在笔记本上写到“别急,您慢慢讲!” 在耐心听取了张某诉求后,检察官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政策、释法律、摆事实、说道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情绪疏导、劝解及释法说理工作。前期耐心地倾听获取了当事人极大的信任,并使劝解工作直击矛盾焦点,充满温情关怀。经过检察干警多次电话沟通,开解导疏,彻底解开张某的“心结”。
电话回访 主动作为获好评
“真心感谢你们!我叔终于不再到处奔波了……”张某侄女在定期回访电话中激动地说道。近年来,为了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崇礼区检察院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加强和改进维护民利、服务民生、保障民权的方式,坚持定期回访的原则,在办理案件过程中重沟通、依规矩,从根本上解开了问题症结,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罢访,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检察力量。
|